阅读历史 |

第二百三十九章 准备(1 / 2)

加入书签

虽然时间紧迫,可午饭还是要吃的。老师们和学生一起去食堂,一路上遇上好些熟人,不停的打招呼。贺宏垂他们得到不少同事的感谢,意人看见李迎珍后就上前握手问好,挺热情的样子,然后也跟贺宏垂打个招呼。

“杨景行,齐清诺。”尽管杨景行就在自己身边,李迎珍还是叫唤一声,并拉拉杨景行的手臂,给他介绍:“这是国家艺术联合会的副主席李伟光,《人民音乐w杂志总编。”

杨景行并不熟悉这其中的关联,但礼貌还是很到位:“李先生,您好。”

齐清诺也点头:“您好。”

李伟光给个关怀的笑脸,继续和校长谈笑风生去了。

所谓的艺术联合会就是通常所说的文联。不过文联其实不光搞的,虽然它的团体会员中肯定是国家作家协会的人数最多。文联的会员除了作家协会,还有电影家协会啊,戏剧家协会啊,杂技家协会啊,各省的文联……当然也有国家音乐家协会。

可以想象文联得有多少副主席了,这个李伟光副主席就是音乐家协会派去文联做副主席的。李伟光在音乐家协会中也是副主席,虽然他的艺术成就远远比不上仅仅只是会员的李迎珍,但是一堆官职可比李迎珍的“教授”好听多了。

好在李迎珍交友很广,又给杨景行介绍另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人,是《人民音乐w杂志社的主编。

这个《人民音乐w杂志虽然连音乐学院的学生也不怎么看,可它还是当了好多年的核心期刊呢。社会主义下,地位和口碑其实没啥必然联系。

没一会,三辆车一起来了。一群人闻风而动夹道欢迎,因为丁桑鹏在最前面的车上。殿后那一辆车杨景行肯定认识,是张家霍的。

这时候附近也有一些校内校外学生开始驻足了,有不明情况的人肯定会猜想这么隆重欢迎的,怎么也该是个正厅级吧。

其实丁桑鹏一生除了艺术成就,也有过政治成就。最值得一说的,就是丁老连续好多年都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。

更值得一说的,就是丁桑鹏五十多岁开始当政协副主席,但是一直就说因为身体不适或者有病,不能参加会议。这一病就病了好多年,如今他都八十多了。没准就是后悔错过了太多会,所以老人家现在想自己召开会议过瘾了。

校长亲自配合保安领着车子停下后,一群人都拥上去欢迎,不过还是里外地位分得很清楚。杨景行和齐清诺在最外面,眼对眼。

校长又亲自把车门打开,弯腰伸手:“丁老,您辛苦了。”

后面一堆还有叫丁主席的,又叫丁校长的,有叫丁老师的,又叫丁教授的……估计让丁桑鹏应接不暇。

丁桑鹏被校长扶着下车,看起来精神不错,苍老的脸上有明显的笑容:“谢谢大家,谢谢。”声音也不低。

校长扶着丁桑鹏的右手,跟着丁桑鹏下来的中年男人扶老人的左手。这中年男人几乎是披肩发,看气度也不是打杂跟班的,他果然也得到一阵问候。

事实上齐清诺和杨景行都认识,这人工作是浦海民族乐团的现任首席指挥,官职是作曲指挥组主任。

丁桑鹏站直后就不要人扶了,招呼一下另外两辆车下来的人。这下热闹了,国家音乐家协会的另一位副主席,国家音乐家协会创作委员会主任,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,国家青年民族乐团首席指挥兼音乐总监,浦海音乐家协会主席,《乐府新声w杂志主编,一起降临。

校长不愧是校长,他带这么多人来是有用处的,能给这些贵客一人分两个陪同。

虽然这时候的场面交际很复杂,但是呼声最高首当其中的还是要赶快送丁桑鹏去会客室休息,不能在这晒太阳吹凉风。

丁桑鹏却不肯,说要在这等,因为还有几位也马上要到了。丁桑鹏年近花甲的儿子感觉挺孝顺的,给父亲拿拐杖披大衣,并打电话给还没到的人。

这时李迎珍和贺宏垂就不敢拉着杨景行和齐清诺去介绍了,只能陪丁桑鹏等着,脸上保持笑容。

浦海音乐家协会主席张家霍看到了人群后的杨景行和齐清诺,不过这两位都没看他。张家霍又挺热情地到处打招呼,感觉都很熟悉。

丁桑鹏接受着大家的热情拥戴,挺高兴地感谢了又感谢,简直快让那些人不好意思再表示敬仰了。

当主角的两人没事干,齐清诺干脆退后两步,扯了扯杨景行衣服后背。

杨景行回头,看着齐清诺的眼睛。

齐清诺问:“激动吗?”声音相比那群人有点小,但是也没到怕被偷听的地步。

杨景行说:“还好。”

齐清诺浅笑:“我自作多情了?看我的黑眼圈。”

杨景行笑:“暂时没有,不过要防范。”

齐清诺采访:“在准备开始一段新感情的时候,你是兴奋还是不安?”

杨景行谦虚:“我还在开始准备准备开始的阶段,也兴奋,也不安。”

齐清诺抿唇扯嘴角,眼睛笑:“我早上还等你电话。”

杨景行说:“想过要打。”

齐清诺问:“为什么不?”

杨景行说:“犹豫一下,就觉得贬值了,不好意思了。”

齐清诺眉毛生气:“刺激你一下,我犹豫过无数次。”

杨景行笑得咧嘴。

齐清诺也灿烂:“不用这么高兴吧?”

杨景行大度:“算了,今天让着你。”

齐清诺眼睛笑眯了,却换了话题:“晚上如果没事带他们去酒吧,我安排。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