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四百三十四章 马粪(1 / 2)

加入书签

刘驰伟没有北大的阴影,挺为女儿骄傲的,和很配合的杨景行高谈阔论,喜形于色。

刘驰伟还鼓励女儿:“……还可以考复旦的研究生啊,那时候杨景行混得有头有脸了!”

刘苗撇嘴:“研究生没人要。”

刘驰伟也:“哼,那是一般人不敢要……”

杨景行笑:“对,不过也有胆子大的。”他把镜头对准了刘苗:“笑一个。”

刘苗嘴巴咧得很开。

武和玉拿来西瓜后挽留女儿的朋友留下吃饭或者干脆一起出去,杨景行不客气:“在家吃吧,好久没吃您做的菜了。”

武和玉立刻准备:“我去买菜……”

杨景行积极:“我送您。”

刘驰伟留下看家,一群人去买菜。来回一个小时,武和玉起码通知了十个人,她女儿要去平京上一本大学了。说起夏雪的采访,武和玉也觉得电视台可恶,说好昨晚的,放了好多人的鸽子。

杨景行笑:“我也守了一晚上,害我奶奶要上视剧。”

刘苗不信:“夸张,九纯新闻就十五分钟。”

杨景行说:“北大,当然是特别栏目。”

夏雪笑:“我看完新闻就没看了。”

刘苗也给老师打了电话,发觉自己其实也挺受关注。说起谢师宴的问题,刘苗的想法是如果学校也给奖金,她就包红包。多半是都省了。

杨景行出门的时候已经给母亲请过假,可萧舒夏还是早早打电话来催他回去,好歹爷爷奶奶都在家呢。结果是武和玉接过电话,和萧舒夏彼此好一阵欢天喜地,武和玉也忘记了问杨景行女朋友的事。

武和玉做的狮子头还真是有水平,杨景行吃了好几个,跟刘苗和夏雪说大学的遗憾就是吃不上妈妈菜。

吃完饭,武和玉和刘驰伟也高兴得差不多了,不再跟着年轻人进房间。

杨景行说明天自己就出发了,可能不能第一时间看到两个姑娘的通知书了:“……买相机就是为这个,拍照给我看。”

刘苗铁面无私:“要看自己回来。”

夏雪问:“暑假不回来了?”

杨景行说:“还回来,半个月左右,你们肯定拿到手了。”

夏雪就放心了:“不一定,没那么快。”

依旧是一通毫无建树的脾气后,刘苗想起来:“雪雪还没听你弹琴。”

杨景行大方:“走,正好奶奶想见你们。”

到了杨景行家,两个姑娘跟老人打招呼,坐了一会让杨景行奶奶表现了各种和蔼和关心,然后就上楼。

钢琴声吸引了老人家,奶奶上楼时看见杨景行正握着两边姑娘的手,她就不声不响转身又下楼,被夏雪叫住了。

于是杨景行弹了《花儿为什么这样红w、《十送红军w、《康定情歌w等等,结果十几岁的小姑娘和六十几岁的老人都很喜欢,奶奶都开口唱了。

很高兴的奶奶也还记得:“小雪,小苗,你们还记得杨云吗?”

夏雪点头:“当然,学校里也经常见。”

刘苗是:“她零六一班,和我们隔两层楼。”

奶奶就说:“杨云成绩也好,你们现在都考上好大学了,有机会多帮帮她啊。”

刘苗人的吃喝已经准备了,各种零食一堆。

刘苗和夏雪都拿出了准大学生的礼貌,推辞着说不用不用。

婶婶坚持:“杨景行你叫她们拿着,小东西吃着玩……云云,杨云,他们来了。”

杨云出来迎接,没有热情的笑容,但也不算冷脸。

夏雪微笑:“杨云……”

刘苗开口就是:“我也好想去浦海玩,他不肯带!”

婶婶说:“进屋坐,东西拿着。”

杨云说:“别人不一定喜欢喝……喜欢喝什么自己拿。”

从小卖部进里屋,也算是客厅,刘苗环顾:“挺漂亮的。”

杨云说:“一般,坐吧……你们录取好快。”

刘苗嚷:“我还想越慢越好……你住楼上的吧?”

杨云点头:“房间小,就坐这吧。”

杨景行在转角沙发的末端坐下,夏雪和刘苗居中,杨云坐在了茶几边的椅子上。

夏雪把自己提的袋子放茶几上:“我用过的旧书和笔记,你看看有不有能用上的。”

杨云点头:“谢谢。”拿出去看看,不多,三本资料书和三大本笔记。

夏雪说:“有一些我自己的……心得,不过我数学不行,苗苗比我好一些。”

刘苗说:“平时你比我好,而且我的笔记,没人看得懂。”

杨云又说:“谢谢……看不看电视?”

夏雪说:“聊聊天吧?你们班主任是谁?”

……

事实上夏雪和刘苗都挺厉害的,传授起经验来不像第一次,都能说会道。而杨云也没抵触,不但表现出了虚心,还越来越愿意交流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