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364【都是生意】(1 / 2)

加入书签

项南随后看了马未督的,发现写得还是不错的,有些才华。

项南帮他提了点修改意见,跟着又帮他写了封推荐信。

马未督按照项南的意见修改过后,就把这部,发到了中國青年报,并且被整版登载了出来。

幸之又幸得是,青年学杂志社,一眼相中了他的才华,就把他从铣床厂调去了杂志社任编辑。

马未督由铣床厂的工人,一下就成了坐办公室的编辑,这让他身边那帮朋友都羡慕坏了。纷纷称赞他有才华,有门路,有前途。

不过马未督心里清楚,不是项南那封推荐信,青年报怎么可能整版登载他的。人家不登他的,青年学也不会请他当编辑。

所以,归拢来,归拢去,最后还得感谢项南出手,推了他一把。不然他还得在工厂当铣床工人。

因此,马未督就把自己准备收藏的一个乾隆官窑的梅瓶送给了项南,以示答谢。

项南也没有多推辞,就给收下来了。现阶段,物交易还不算火爆,康雍乾的瓷器也不过几百块,撑死了也就上千。

而他的一个面子,怎么也值个几百、几千的,收他一个梅瓶并不过分。

马未督担任青年学的编辑之后,又陆续扶持、提携了王搠、刘震雲、莫唁、苏潼等人。

项南在跟他们交上朋友之后,也使他的人脉越来越广,越来越厚。

而到了六月份,项南所写得神探狄仁杰,由故事会正式刊出。

刊出之后,立刻就凭借其曲折离奇的故事,缜密复杂的推理,以及扣人心弦的情节,而引得万众追读,连带故事会这本杂志的销量都提升了好大一截儿。

但是在坛,却有人对项南此举表示不认同。

认为他一个写现实学作品的名家,现在居然写起了推理探案类的通俗,真的是浪费才华,暴殄天物。甚至还有人专门在杂志上登稿,呼吁项南回归现实学、严肃学。

自古人相轻,艺人相贱。人也分三六九等,写严肃学的,就看不上通俗学。九零年代时,王搠就一度骂金镛,说他写得武侠胡编乱造,逻辑不通,是不入流的。

项南之前写得高山下的花环、凯旋在子夜、灵与肉、激情燃烧的岁月等等,虽然也好看,但还能归于现实学,侧重写实,主题深刻。

可神探狄仁杰不仅纯属虚构,而且还有怪力乱神,侠客神功等等糟粕,毫无艺术性可言,所以在一些人看来,分明就是他堕落了。

对于外界的批判,项南全都置之不理。

他抄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。严肃学、现实学,就是不如通俗好卖。这是铁一般的事实。

而他现在必须要抓紧时间积累第一桶金。不然的话,就会错过好多赚钱的机会了,所以他才转写通俗的。

神探狄仁杰这本,故事会给他开得价是,每千字四十元,相比之前的价码贵出五倍。

而神探狄仁杰他准备写五部,总计三百万字。按此价格计算,单是稿酬就有一百二十万元。将来再发行单行本的话,那这套书赚个四五百万,应该问题不大。

到时候,有了这第一笔启动资金,他就可以参与長春君子兰的炒作,沪江原始股的炒作,深圳股权认购证炒作,南海的房地产炒作等等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>